消费榜首更迭,重庆超越上海,武汉再创新高
生活中的吃穿用度、衣食住行,处处皆与消费紧密相连。随着各市上半年经济数据的新鲜出炉,我国社零消费十强榜单也随之更新,一场城市间的消费“大战”精彩上演。
武汉:消费活力一骑绝尘
武汉在此次榜单中展现出强大的消费活力,增速在十强城市中位居榜首。西部地区同样带来惊喜,颠覆了人们对消费的固有认知。其中,重庆成功反超上海,摘得“消费第一城”的桂冠;成都也不甘示弱,接连超越深圳、广州,晋升至全国第四。而在长三角地区,竞争亦是暗流涌动,杭州经过多年追赶,终于超越南京,成为长三角消费第三城。
2025 年意义非凡,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及要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那么,究竟谁距离第六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近呢?
武汉增速领跑
上半年我国消费十强城市依次为: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苏州、杭州、南京、武汉。以全国平均增速 5%为参照,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武汉的增速均高于这一基准。
武汉表现尤为突出,是十强中唯一增速超过 7%的城市,以 7.3%的增速遥遥领先。从商超前排起的长队,就能直观感受到武汉上半年强大的消费活力。5 月 28 日上午,武汉第四家山姆在江岸区开业,10 点刚过,店外便挤满顾客,很快,工作人员竖起“场内人员已满,预计排队 3 小时”的牌子。这家新店的开业,让武汉成为山姆门店数量全国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上海。
以山姆为代表,武汉核心商圈零售市场上半年迅速回暖。戴德梁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上半年末,武汉核心商圈整体空置率下降了 0.5 到 15.1 个百分点。不仅如此,下半年武汉零售市场还将迎来 33.3 万平方米的优质零售空间。7 月 29 日,营业面积超 1 万平方米的 WS 江豚会员店开业,作为武商旗下首家会员制商店,开业当天同样人满为患,而武商集团透露,第二家会员店也已在筹备中,计划年内开业。
无论是人气爆棚的新山姆和 WS 江豚会员店,还是去年成为“顶流”的武汉 SKP,都是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举措。按照 2022 年发布的《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到今年武汉要培育形成 2 至 3 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圈、10 个以上知名夜间消费集聚区。2023 年发布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要构建多元包容消费空间,打造一批国际一流商圈。不过,该意见也明确今年武汉社零总额的目标是突破 9000 亿元,而上半年武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279.97 亿元,要达成目标,还需下半年全力以赴。
成渝崛起:消费潜力大爆发
成都的社零增速在十强城市中位居第二,为 6.1%。以成都和重庆为代表,西部地区上半年消费潜力集中爆发。重庆打破上海连续 7 年占据消费第一城的局面,上半年,重庆和上海的社零总额分别为 8300.37 亿元、8260.41 亿元,重庆以 40 亿元的优势成为新的消费第一城。
成都同样发展迅猛,今年上半年社零总额达 5622.3 亿元,不仅超过深圳,还以 11.08 亿元的微弱优势领先广州,跃居全国消费第四城。西部“双城”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2024 年,重庆、成都常住人口分别达 3190.47 万人、2147.4 万人,在全国排名靠前。年轻人作为消费主力军,当地媒体统计川渝两地 2024 年净流入人口近 30 万,且年轻人口流入率高。同时,川渝地区居民收入也在增加,2025 年,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 22117 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081 元,是 2015 年的近两倍;四川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8779 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002 元,是 2015 年的 2.15 倍。
有了人和钱,还需消费动力。今年消费政策不断加码,3C 数码类产品首次纳入“国补”范围,重庆和成都的通讯器材、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额大幅增长。据统计,这三类器材合计拉动重庆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 1.5 个百分点;成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 64.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34.5%。
相比之下,上海和广州消费相对乏力,主要受汽车销售影响。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在两地消费中占比较高,汽车是上海上半年除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餐饮品类外,消费占比最高的类型,达 9%;广州 1 - 5 月消费品中,汽车类占比也高达 8.77%。然而,两座城市汽车销售总额均大幅下滑,上海汽车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下降 13.7 个百分点,广州 1 - 5 月汽车零售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 7.3 个百分点,直接拖累了上半年整体消费。
杭州进位:角逐消费新位次
增速紧跟成都之后的是杭州,2025 年上半年社零增速为 6%,在十强城市中排名第三。同时,杭州上半年社零总额同比增量高达 861 亿元,为十强城市中最高。凭借高增速和高增量,杭州成功跃升为长三角消费第三城,仅次于上海和苏州。
杭州与南京的竞争由来已久,多年来杭州一直紧追南京。2021 年上半年,南京社零总额领先杭州 875.44 亿元,两年后差距缩小至 632.5 亿元,而今年杭州以超 200 亿元的优势实现反超。不仅如此,杭州距离苏州也越来越近,今年上半年苏州完成社零总额 4635 亿元,仅领先杭州 50 亿元。
杭州能在消费竞争中脱颖而出,消费政策功不可没。上半年,杭州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97.5%和 40.9%,是增速最快的两个品类。当其他城市刚将补贴范围扩大到“3C”数码用品时,杭州已将宠物烘干机、养生壶、面包机等纳入补贴行列。在汽车消费方面,杭州同样表现出色,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 30.5%,仅蔚来一个品牌在杭州地区的销量就环比增长了 44%。
如今,“杭州赚钱不在杭州花”已成为过去,杭州又有了新目标。今年 1 月,杭州发布《杭州市大力提振消费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年)》,将“消费规模实现新突破”列为六大工作目标之首,具体目标是到 2027 年,全市社零总额力争突破 9000 亿元,增速与 GDP 增速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