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正文内容

睡眠如果出现这些变化,衰老已在悄悄逼近

兮猫网络1周前 (08-05)健康18

或许你曾有过这样的瞬间:某天突然发现,曾经轻松完成的事如今变得吃力,那些不经意间冒出的身体小变化,像悄无声息的提醒,让你隐约触碰到 “衰老” 这个词。我们总以为衰老离自己很远,是鬓角的白发、眼角的皱纹在宣告它的到来,却忽略了身体内部那些更细微、更诚实的信号。它们藏在日常的举手投足里,藏在不经意的体感变化中,悄悄勾勒出时光流逝的轨迹。当这些变化悄然出现时,或许正是身体在告诉你:衰老,已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

175370583816569035_620_10001754381552295.webp

出现这些睡眠变化,可能是真的老了


1.入睡时间明显前移:再难熬夜


曾经熬夜毫无压力的你,是否某天突然发现自己熬不动了?从前的 “夜猫子”,如今早早便睡意浓重。事实上,年纪渐长的人往往入夜后很快就想入睡,这是衰老带来的生物钟悄然改变。




研究表明,不少老年人常常在晚间 8 至 9 点便泛起困意,凌晨 4 到 5 点就自然苏醒。这种 “睡眠时间提前” 的现象,和人体内调控昼夜节律的 “生物钟” 紧密相关。比如,老年人的褪黑激素分泌高峰比年轻人早 1-2 小时,核心体温的最低点也会提前出现。这使得老年人的 “犯困时间” 比年轻人更早,也就很难像年轻时那样晚睡。而入睡提前会让整体睡眠节律前移,可能导致清晨过早醒来,这是衰老的一个明显迹象。


2.碎片化睡眠增多:睡眠时断时续


随着年龄增长,一觉到天亮仿佛成了奢望。夜里常常醒来,可能被轻微的声响惊扰,也可能没有明显原因就醒了,之后很难快速再次入睡,睡眠就像被拆分成了一段段碎片。


“碎片化睡眠”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大脑中 “Hcrt 神经元” 的过度活跃。2022 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科学》上发表的研究指出: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大脑中的 Hcrt 神经元更容易被激活、出现过度兴奋,进而导致 “碎片化睡眠” 的发生。


3.深度睡眠大幅减少:感觉似睡非睡


年纪大了后,很多人觉得睡眠变浅,总是 “睡不踏实”,稍有动静就醒,或者整晚都感觉 “好像没睡着”,这些都是深度睡眠减少的表现。




2000 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深度睡眠时间会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浅的睡眠。例如:深度睡眠的占比从青年阶段(16-25 岁)的 18.9%,降至中年时期(36-50 岁)的 3.4%。


深度睡眠是身体的 “黄金修复时段”,它的减少会削弱身体在夜间的修复能力,还与白天疲惫、认知功能下降(如记忆力减退)密切相关,这也是衰老的表现之一。


如何拥有良好的睡眠?


想要拥有良好的睡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保持规律作息


尽量固定每天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包括周末也不随意打乱。即使前一晚没睡好,也不要过度补觉,逐步让生物钟稳定在合理区间,有助于改善入睡时间紊乱的问题。


2.营造适宜睡眠环境


卧室保持安静、黑暗、温度适宜(一般建议 20-24℃)。可以使用遮光窗帘、耳塞等减少外界干扰,为避免碎片化睡眠创造条件。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提升睡眠舒适度。


3.培养良好睡前习惯


睡前 1 小时避免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其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可以尝试泡脚、听轻柔音乐、阅读纸质书等放松活动,帮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


4.合理调整饮食与运动


晚餐不宜过饱或过饿,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它们可能干扰睡眠周期。白天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但避免在睡前 3 小时内剧烈运动,以免身体过于兴奋影响入睡。


5.管理情绪与压力


睡前不要思考过多琐事,可通过简单的呼吸练习或冥想平复情绪。若长期受焦虑等情绪困扰,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或寻求帮助,减少情绪对睡眠的干扰,助力深度睡眠的形成。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