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密林深处发现1条 "美女蛇", 大眼睛生性温柔, 全国记录仅10多次 !
云南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凤庆管护分局的工作人员们来到保护区的山林深处进行考察。
森林中藤蔓缠绕,灌木丛生,但就是这样的地方往往会藏着一些十分珍贵的物种。
一行人带着行李一直走,忽然有人发现地上的枯树叶之下有动静。
于是他们就开始仔细查看, 结果发现树叶下面竟然藏着一条蛇!
在深山老林遇见蛇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但这条蛇看上去却非常陌生,它橘红色的身体上长着黑色和黄色的环形纹路,看上去色彩斑斓,很是漂亮。
于是大家将它的照片拍了下来,趁它从枯树叶底下探出脑袋,还给它来了一张正面照。
后面经过鉴定之后人们发现,这竟然是一条非常罕见的蛇,它是在1974年的时候第一次被人发现的,从那之后偶尔才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从1974年到现在,它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次数也就只有10多次。
这说明它的数量特别少,再者比较喜欢生活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所以才基本上不怎么出现。
有趣的是,因为它色彩艳丽,所以也被叫做“美女蛇”,还是“最美国蛇”之一。
但是因为它的数量太少了,所以人们对它习性的研究也缺乏相应的资料,它是怎么繁殖后代的,平时又喜欢怎么生活基本上是很难猜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蛇这么珍贵呢?
«——【·罕见的蛇·】——»
这种蛇叫做方花蛇,是一种体型较为修长的蛇类,成年之后能长到1米多。
它的身体比例协调,头部呈椭圆形,头颈区分不明显,吻端圆钝,显得十分可爱。
方花蛇的眼睛很大,瞳孔呈圆形,眼神清澈而温柔。
这双大眼睛不仅让它看起来更加灵动可爱,还能帮助它更好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及时发现猎物和天敌。
当然,方花蛇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身上的色彩和斑纹。
它的体表以黑、红褐与黄色相间的环斑纹为主,这些环斑纹排列整齐,色彩鲜艳,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而华丽的图案。
除了身体上的环斑纹,方花蛇的腹面及尾下两侧还分布着交错排列的黑色长方形斑,这些斑纹与背部的环斑纹相互呼应,使整个身体的花纹更加丰富多样。
与一些性格凶猛、具有攻击性的蛇类不同,方花蛇是一种无毒蛇,比较胆小,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而且方花蛇与横斑锦蛇、玉斑锦蛇并称中国最美蛇类三杰,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它的美丽。
能够与另外两种著名的美丽蛇类相提并论,足以说明方花蛇在蛇类中的颜值地位。
方花蛇主要生活在海拔1150米以上的潮湿阔叶林区,这些地区植被的覆盖率比较高,气候湿润,为方花蛇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它们喜欢在林间的树枝、草丛和岩石缝隙中活动,善于利用周围的环境进行隐蔽。
专家推测方花蛇可能和大部分游蛇科的蛇差不多,主要以啮齿类动物、蜥蜴、蛙类和鸟类等为食。
方花蛇在国内分布于湖南、福建、云南、广西、四川及贵州等南方的一些地方。
它的罕见程度甚至比莽山烙铁头更夸张一些, 可以说想要见它一面大部分时候要靠运气。
那么横斑锦蛇和玉斑锦蛇也像它一样这么珍稀吗?
«——【·珍贵的蛇·】——»
横斑锦蛇也是一种体型非常修长的蛇,全长可达1米以上,身体比例协调,给人一种优雅大方的感觉。
横斑锦蛇的头部背斑纹独特,前端有两条黑横纹,一横跨吻背,一横跨两眼间,在眼下伸达唇缘,眼后另有一短黑纹斜达口角;
头顶部有2-3个尖端向前,彼此套迭的倒“V”字形黑纹。
它的体背呈茶褐色,两侧及腹面为铅色,从颈背到尾部具许多狭的边缘为白色的黑色横斑,每两个横斑之间形成卵圆环,在体部约37个。
背中央数行明显起棱,颈后及体中部两侧有数行背鳞平滑,肛前及尾部则均起棱,这种鳞片的变化为其身体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质感。
横斑锦蛇的数量也十分稀少,属于珍稀濒危物种,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它们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加强对横斑锦蛇的保护,刻不容缓。
玉斑锦蛇为中大型的无毒蛇,体全长为1米左右,体型适中,身体线条流畅。
它的头部较小,呈椭圆形,头颈区分不明显,眼睛中等大小,虹膜是深棕色到黑色,瞳孔是圆形的。
头背黄色,具明显3条黑色斑纹,玉斑锦蛇的上半身和尾部为紫灰色甚至略带红色,腹面灰白色,有一系列明显的、黄色边缘的、黄色中心的黑色鞍状物。
这些黑色鞍状斑纹排列整齐,犹如一条镶嵌着宝石的玉带,环绕在蛇的身体上,因此它也被称为“玉带蛇”。
玉斑锦蛇的分布范围就算是比较广的了,但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捕捉等原因,其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目前,玉斑锦蛇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受到法律的保护。
云南密林深处发现方花蛇的消息,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也让我们意识到了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方花蛇、横斑锦蛇、玉斑锦蛇等十分漂亮的蛇类,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然而,这些珍稀蛇类总是在濒危的边缘摇摇欲坠,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保护它们。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美丽的蛇类在大自然中继续繁衍生息,为我们的世界增添更多的色彩和生机。
同时,也能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我们的地球家园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