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久治不好,在治疗上除了治肩还要治颈椎,这个原因您想过没?
颈椎病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见,症状也多种多样,比如脖子肩膀疼、手脚发麻没力气。特别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因为脖子里的神经根被压到,疼痛会传到肩膀、胳膊甚至手上,很容易被当成肩膀本身的毛病。把脖子引起的疼痛和肩膀本身的问题区分清楚,对治疗很关键。
一、案例分享
患者李叔今年67岁,近4个月来颈后及后枕部疼痛频繁发作。近10天出现左侧肩部疼痛,伴有夜间痛;另诉近3天头部胀痛明显。
于是来到门诊就诊,经过检查与评估,患者主要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为主)及肩关节痛,进行手法及复位治疗,症状基本改善。
二、详细检查
1、体格检查
【活动度】颈椎左转35°受限,左椎间孔挤压试验+,诱发左肩疼痛。左上肢活动度、肌力测试可。
【颈椎】C5/6 左,压痛明显。
【胸椎】左侧旋转稍受限
【左上肢】活动度正常无痛,倒罐试验(+),0°外展抗阻(+)
【右上肢】孟肱关节外旋受限,肩关节囊压痛紧张。
2、影像检查
颈椎片描述示:两侧寰齿间隙略呈左宽右窄,两侧寰枢外侧关节间隙略呈左宽右窄,寰椎两边侧块等大,颈椎棘突排列连线不等直,枢椎棘突向右偏歪,寰枢椎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颈3-7椎体边缘可见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征,钩椎关节稍变尖,颈3/4、4/5、5/6、6/7椎间隙变窄,双侧椎间孔可见不同程度狭窄,周围软组织层次显示清晰。项韧带可见少许点、条状高密度钙化影。
结合以上检查,可以判断患者主要是“混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问题。
三、治疗方案
手法松解:斜方肌、头半棘肌、前中斜角肌、冈上肌、三角肌。
关节松动:促进C5右旋。
复位:重点调整4/5、5/6节段。
理疗:颈部电超声。
四、新治疗思路
患者颈部不适多年,伴有明显的骨质增生及多个椎间孔及椎间隙狭窄,肩痛明显,但活动度无受限,椎间孔挤压试验诱发肩痛,初步考虑肩痛与颈椎相关。触诊患者颈椎发现C5往左旋明显,X光提示4/5、5/6椎间孔左侧狭窄,冈上肌倒罐试验阳性。冈上肌的功能高度依赖于来自C5神经的神经支配(通过肩胛上神经)。
颈椎第五椎体(C5)的旋转错位,主要是通过影响C4/C5或C5/C6椎间孔的结构,导致:
椎间孔狭窄;
直接压迫或刺激穿行其中的C5神经根;
C5神经根功能障碍(运动、感觉、营养);
冈上肌的运动功能受损(无力、启动困难、稳定性下降)和感觉异常(疼痛)。
因此,C5椎体的旋转错位是导致冈上肌受损(表现为疼痛、无力、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的、根源性的病理机制。
在临床上,对于冈上肌肌腱炎或肩痛的患者,尤其是伴有颈部不适或神经根症状(如肩臂放射痛、麻木)的患者,检查颈椎(特别是C4-C6节段)是否存在关节错位或神经根受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纠正颈椎的错位、减轻神经根压迫往往是治疗冈上肌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
五、医生总结
肩痛病因复杂,明确来源是治疗关键。颈椎源性肩痛与肩关节源性肩痛的核心区别如下:
1、疼痛性质
颈椎源性疼痛:深部钝痛或电击样痛,边界模糊,可伴上肢麻木无力(C5/C6神经根支配区),咳嗽时加重。
肩关节源性疼痛(如肩袖损伤):肩峰下锐痛,定位清晰,夜间痛醒明显,特定角度活动(如外展60°-120°)诱发剧痛。
2、伴随体征
颈椎问题:必有颈部压痛、活动受限,Spurling试验(压头诱发肩臂放射痛)阳性。
肩关节病变:主动活动受限,Neer征(强制前屈内旋痛)、空罐试验(冈上肌无力阳性)。
3、关键鉴别点
神经症状(手麻/无力)→ 优先考虑颈椎;
夜间痛/活动角度痛 → 指向肩关节;
诊断性封闭:C5神经根阻滞缓解→颈椎源,肩峰下注射缓解→肩关节源性。
临床常存在双重病变,即颈椎病合并肩袖损伤等。若局部肩部治疗无效,需排查颈椎。影像学(颈椎/肩关节MRI)可辅助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