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内容

俄军杀入红军城,乌军采购贪腐案再爆,泽连斯基拿权彻底失败

兮猫网络2周前 (08-05)军事14

在乌克兰东线激战正酣之际,红军城成为焦点。

175436467847872084_620_10001754375665658.webp

这座坐落在顿涅茨克西部、战略位置极其关键的交通枢纽城市,如今硝烟弥漫、危在旦夕。


俄军步步紧逼,三面合围,地下渗透、城区突击、空中火力三管齐下,已将整座城市拖入持续不断的巷战与火力压制之中。


而比战场上的进展更震惊世人的,是随之被揭开的后方真相——军购腐败、装备掺假、权力滥用与政治集权,在红军城的残垣断壁中暴露无遗。


再出贪腐案


红军城之所以引发如此关注,不仅因为其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还因为它承载着乌军能否稳住东线战局的最后希望。


然而,这座城市的陷落,似乎已无法避免。据俄方战报,敢死队借助矿井隧道渗透进城,建立了七个战术据点,火车站等关键枢纽已被攻占,大量巷战正展开。


而乌军方面却反应迟缓,防线一触即溃,战前信誓旦旦坚守的堡垒,最终连基本预警都未能完成。




更让人讽刺的是,乌方高层一度试图淡化局势,总统本人甚至亲自辟谣称俄军未能突入城区。然而多方地图与战报交叉验证的结果却无情地揭示出另一幅图景:红军城的防御系统实际上早已形同虚设。


从无人机全天候压制,到矿井通道成俄军专用渗透路径,整个城市仿佛暴露在显微镜下,毫无防备。


而造成这一切的真正元凶,并不全在于敌军的强势。


乌克兰战场失利的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制度性裂痕。在红军城暴露出的,不只是军事上的技术劣势,更是军事体系内部的系统性腐败。


据乌国家反腐局披露,在涉及无人机与电子战设备的采购中,大量合同存在严重问题。


不仅设备虚报数量、以次充好,甚至多达30%的预算被用作回扣。这些原本应守护前线的武器和系统,成了少数人敛财的工具。


而正是这些“假账”装备,使乌军在红军城遭遇惨败:没有反制无人机的手段、无法探知敌军渗透动向、无法阻止精确火力打击,最终只能节节败退。


红军城陷落不仅是一场军事失败,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乌克兰整个后勤体系的塌方。




从军服到防弹衣,从止血带到干粮,从弹药到急救包,几乎没有哪一个领域不被贪腐渗透。


价值2000万美元的冬季夹克采购合同,最终送到前线的却是薄如纸的秋装;价值百亿格里夫纳的军队食物供应合同,竟出自一家注册资本仅一千格里夫纳的空壳公司。


更有甚者,前线士兵急需的止血带被换成廉价山寨品,供应商则是医疗部高官家属的公司,甚至连最基本的检验程序都被绕过,直接下发至战场。


这不是失职,而是谋杀。


拿权失败


在这些层出不穷的腐败丑闻面前,泽连斯基原本试图采取“总统集权”的方式将反腐机构收入麾下,以期清除系统内部的蛀虫。


他推动一项法案,意图将国家反腐败局与特别反腐败检察官办公室划归总统直接领导。


然而,这一举措很快引发全国范围的强烈反弹。


乌克兰民众首次在战时走上街头抗议,指责总统意图“掌控调查、掩盖真相”。




欧盟与美国也先后表态反对,明确要求乌克兰必须保持反腐机构的独立性,否则援助将被搁置。


最终,泽连斯基被迫让步,撤回法案,并对反腐机构在红军城军购案中的“卓越表现”表示感谢。


但这一折返操作,显然未能挽回信任。


他试图在政治上“以退为进”,重塑自己“反腐斗士”的形象,然而在民众和西方盟友看来,他更像是在政治压力下不得不妥协的失控者。


尤其是在其昔日亲信、前总统办公室副主任舒尔马在德国被搜查后,外界普遍质疑泽连斯基是否也卷入了这场腐败漩涡。


西方媒体更是发出“寻找乌克兰下一任总统”的隐性信号,这不仅是对泽连斯基政治生命的警告,更是对乌克兰治理能力的巨大质疑。


现在,随着红军城兵临城下、乌军士气低迷、后勤系统濒临崩溃,乌克兰正站在一次深刻的自我审判面前。




俄军的炮火固然强大,但真正把乌克兰拖入泥沼的,是内部的腐败,是那些明知战争残酷,却仍在弹药合同上加价的采购官员,是那些在前线士兵负伤哀嚎时,躲在基辅别墅里数钱的高官亲属。


战争不是只靠前线将士打赢的,更需要后方的清廉、纪律与信任。


而如今乌克兰的败局,并不是因为敌人太强,而是因为“自己人”太狠。


当西方的援助逐渐与反腐挂钩、当北约顾问深陷包围无法撤离、当士兵连基本装备都无法保障,这场原本以“自由与尊严”为旗号的战争,正被现实撕扯得血迹斑斑。


乌克兰不但正在输掉一座城市,更在输掉一场国家信任的战争。


战场可以靠武器赢得一时,但制度的腐朽,却可能让一个国家永远输在自己的影子之中。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