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正文内容

异性之间,对你生理性喜欢的人,一定会有这些表现

兮猫网络1周前 (08-07)健康24

每次见到Ta都会很开心,总是忍不住想和Ta在一起,Ta遇到难题的时候,你比谁都着急。

175404735069233020_620_10001754556918263.webp

Ta的出现总会激起你的很多情绪,你会克制不住自己的兴奋感。


心理学上对这样的喜欢有个解释:


生理性喜欢。


意思是说,这样的喜欢很难受到理性的控制,早在大脑需要思考前,身体已经替你做出了反应。


正如《好的爱情》中说的那样:


当我们对某人有好感时,身体总会不由自主发出信号,这是因为我们的基因在做出最忠诚的选择。


对你生理性喜欢的人,一定会有这几个表现。




前些天看到一个视频,很是感动。


视频是一个婚礼现场,一个女人去给新人送祝福。


当时的主办方递了杯酒给她,女人似乎不胜酒力,转身望向身后,想找一个能替她挡酒的人。


男人是这时候走过来的,很自然地接过酒杯,替女人喝下了那杯酒。


画面回放,大家发现其实早在女人走过来的时候,男人的目光就一直追随着她。


或许是这样的场合经历得多了,但又不想过分干预,所以便早早关注到了她,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心理学上对这种行为有个解释:


这是大脑的奖赏回路和多巴胺系统被激活了,于是便会不由自主地将更多注意力给到对方身上。


而这样的目光追随,很有可能出现在各种场合。




《理想之城》中,赵又廷饰演的夏明是个建筑行业的造价师,他理性克制,具有极强的职业性。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遇到苏筱时,却呈现出另一种样子:


他会在苏筱发言时不自觉地、长时间望向她。


也会在其他人讲话时失神,不受控制地望向苏筱所在的方向。


甚至有时候,他会在苏筱说完话坐下时,还望着她刚才站立的方向,直到被猛然意识到后才收回目光,恢复冷静自持的模样。


这恰恰是理性与感性的交锋:


即便是再理智的人,都无法克制住本能的“生理性喜欢”。


我们这一生中,总会遇见很多人,一定有某些人,在你看到他的第一眼时,就会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你会发现,理智在这时候缴械投降。


自己的目光好像变成了最先“叛变”的器官,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反复落在那个人身上。


这就是“生理性”喜欢的第一重信号。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结婚多年的夫妻,行为、举止,甚至外貌会趋于一致。


比如会同步交叉双腿、手托腮的角度、身体倾斜方向会不由自主一致。


所以我们会说,那些关系好的夫妻,越来越有夫妻相了。


这并非只是发生在生活中的偶然现象,而是身体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在作用。


当遇到喜欢的人时,你的身体系统会不由自主模仿对方的动作、言语、表情,久而久之,很多行为便会变得相似。


电视剧《人世间》中有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晚年的周秉昆和郑娟经常会靠在老屋的炕头上,对坐着聊天,细数过往。


你仔细看他们的姿态就会发现,他们盘腿坐在炕上的姿势几乎一模一样。


身体微微前倾的角度相似,低头做事的神情、呼吸的节奏同步,甚至连放下碗筷、抬手擦拭额头的动作都趋于一致。




很多人都说,他们算是患难夫妻,从周秉昆第一眼见到郑娟起,就陷了进去。


多年的琐碎生活并没有磨平他们心中对彼此的情感,长年累月共同生活所打磨出的默契,早已深入彼此的身体。


南开大学教授齐善鸿就曾说:


关系好的夫妻,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像,这是他们的身体接触很多,于是,两个生命的细菌的菌群共享度很高。


久而久之,细菌的菌群会很类似,所以就会长得越来越像。


原来,越相爱的人就越有夫妻相,说的都是真的。


那些在岁月里被不断同化的姿态、体态,相貌,习惯,也是深厚情感和长期习惯在身体上留下的“烙印”,是两个人无声的和谐与同步。




看过一句话说,真正喜欢你的人,恨不得24小时都黏着你;


而你面对那些自己喜欢的人,也会破例让Ta进入自己的亲密空间。


距离效应就曾给我们和周围人的距离做了个划分:


公共距离(3.7米以上)


社交距离(1.2-3.7米)


个人距离(0.5-1.2米)


亲密距离(0-0.5米)


作为哺乳类动物,虽然我们天然排斥外人进入我们的领地,但对于亲密的人,我们会允许他们进入我们的亲密空间。


这就是信任、好感甚至吸引力的强烈信号。




“聋哑夫妇”的故事,就曾令很多人感动。


故事说的是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共同经营着一家小店,虽然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声音,但他们将所有关心与爱护,都落在了行为上。


妻子在灶台忙碌时,丈夫会自然而然地站在一旁,帮忙递工具、给妻子擦汗。


没事的时候,他会静静地陪伴在妻子身边。


看到妻子需要和顾客沟通时,也会立刻靠近她,用简单的手语或手机打字帮忙“翻译”。


担心她一个人忙不过来。


收摊后,两人并肩而坐,手指在空气中飞快地比划着,身体自然地依偎在一起,分享一天的琐碎。


他们的靠近是物理空间的亲密无间,是无声的默契协作,是日常的肢体依偎。


虽然听不见彼此,说不出“爱”,但每一次无声的靠近、每一次眼神的交汇、每一次指尖的触碰、每一次并肩的身影,都是生理性喜欢最直接、最温暖的表达。


看过一句话:


爱是灵魂的磁极,纵然理性设下万重藩篱,也无法阻挡本能牵引下的靠近。


“忍不住靠近你”,就是喜欢最直接的生理反应。




人都说,爱到最后全凭良心。


因为所有的喜欢、爱意,在历经岁月的搓磨后,能支撑两个人走下去的,往往是心底的那份“心疼”。


网上有个很打动人的故事,是一对年轻的在大城市打拼的夫妻。


丈夫是外卖骑手,妻子在餐馆打工,俩人住在逼仄的出租小屋里,为了多攒一点钱寄回老家,生活过得很是拮据。


对外卖骑手来说,恶劣天气送餐会有补贴,有时候哪怕下着大暴雨,丈夫也会出门接单。


有天晚上,送完餐的丈夫摔了一跤,满身是水地回到了家,带进了一屋的泥泞。


妻子比他早回家一会,看着如此狼狈不堪的丈夫,立马冲了上去,没有抱怨他弄脏屋子,而是立刻红了眼眶,翻箱倒柜地找东西。


她一边嘴里忍不住轻声责备“怎么不小心点”。


一边迅速拿来干毛巾,帮他擦拭湿漉漉的头发和脸上的雨水,翻出干净衣服让他换上。


看到丈夫膝盖的伤,她小心翼翼地用碘伏消毒,贴上创可贴,动作轻柔,眉头却始终紧锁。


丈夫看着妻子心疼忙碌的样子,内心也充满了感动和心疼。


这样的相互疼惜,也打动了不少屏幕前的我们。




都说爱始于心动,久于良善。


生理性的喜欢固然能带来最初的吸引,但爱能走多远,最终考验的是良心。


是对对方的在意,是低谷时的守护,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轻言放弃的坚定。


而这,不仅仅是生理性喜欢带来的那份冲动,更多的,是长久相守过程中的不离不弃。




其实人这一生,能遇到真心喜欢的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它不仅需要机缘,也需要两个人的互相奔赴与互相迁就。


它的动人之处,绝不仅仅在于身体上的反应,而在于汹涌感受之后的情感滋养。


真正亲密的关系,需要生理上的互相吸引;


但更多的时候,也需要双方在价值观上寻求共鸣,在人生的目标上寻找契合,在彼此的沟通中建立桥梁。


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状态,也离不开我们去学习如何表达爱意,如何接纳爱意。


所以,不妨珍惜那些能给你带来心跳加速的生理性喜欢,也学习着将这份心动沉淀成岁月长河里的持久相伴。


只有将本能的吸引与理性的经营融合在一起,才能在爱的旅途上步履坚定,共同书写属于两个人的生命篇章。


点个,余生还长,愿我们都能遇到发自内心喜欢和呵护的人,也愿我们的后半生,都能有人嘘寒问暖,与相爱之人,相知相惜,共伴余生。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